糖友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是一般人的2~4倍,他們的冠狀動脈病變更嚴重,治療更困難。但受神經病變影響,他們在嚴重心肌缺血時可能只表現出乏力、頭暈等;發生心梗時卻只有上腹部不適、惡心、呼吸困難等;甚至都心衰、休克了,也不出現胸痛。
前兩天,老李被老伴督促著來醫院體檢。老李是患糖尿病多年的老病號,雖然血糖控制不好,但也沒有明顯的不舒服,因而很少就醫。這次老李做了心電圖,醫生說從圖上看出他曾有過心梗。老李就想不通了,自己的心臟從來也沒有難受過,胸悶、胸痛都沒有,咋就被戴上了心梗的帽子?醫生告訴他,這是糖尿病性心臟病,簡稱“糖心病”。得糖尿病時間長了,尤其是血糖長期控制不理想者,由于合并了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對疼痛不敏感,可以在心絞痛、心梗發作時感覺不到明顯的胸痛。

糖友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是一般人的2~4倍,他們的冠狀動脈病變更嚴重,治療更困難。但受神經病變影響,他們在嚴重心肌缺血時可能只表現出乏力、頭暈等;發生心梗時卻只有上腹部不適、惡心、呼吸困難等;甚至都心衰、休克了,也不出現胸痛。
不過,糖心病也有一些早期信號,首先是體位性低血壓。健康人在由臥位或坐位站起時,神經反射使大血管收縮、增加心臟排血量,維持血壓正常。而合并有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經病變的患者,上述調節能力下降,體位變化時收縮壓可明顯下降,立位收縮壓比臥位可低30毫米汞柱以上,出現頭暈、眼花、心慌、大汗、站立不穩等現象,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起床、起身時出現頭暈。
其次是心率的異常。當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累及心臟時,早期主要影響迷走神經,使得交感神經的興奮性相對增強,患者在休息狀態下心跳就很快,往往在90次/分以上,甚至可達130次/分。隨病程延長,支配心臟的迷走神經和交感神經均受損,心臟幾乎完全失去神經支配,表現為心率相對固定,即使是運動狀態下,心跳也不加速。出現以上兩個典型癥狀,即使沒有胸悶、胸痛,糖友也應警惕糖心病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