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糖尿病患者,在醫院的檢查中發現了有血管斑塊,非常緊張。
“有了斑塊,不要過于緊張、關鍵是盡早啟動他汀治療,去穩定斑塊、讓斑塊變小,”上海長海醫院的內分泌專家鄒大進教授指出,糖尿病患者要明白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正是血管斑塊的形成原料。血糖的異常往往可以察覺,如患者短時間內出現了消瘦、口干、尿多等癥狀,很明顯、很容易被覺察。但由血脂導致的血管問題在前期往往沒有任何感覺,也沒癥狀。血脂是一種更沉默的“殺手”。
糖尿病患者要特別警惕“壞膽固醇”
今年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來臨前夕,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劉禮斌教授介紹說,因為糖尿病患者的慢性高血糖問題,血管壁的內皮表面長年累月受到“糖毒性”傷害,變得“坑坑洼洼”。這樣,血液里的“壞膽固醇”就“乘虛而入”,穿過血管壁的內膜的縫隙,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塊!斑塊一旦破裂,則可能堵住血管。這也就是為什么糖尿病患者的心腦血管疾病風險,要比非糖尿病患者高出2-4倍的原因。
“壞膽固醇”,就是血脂化驗單上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
糖尿病患者“壞膽固醇”管理兩要點
劉禮斌教授介紹說,臨床上大量糖尿病患者說得出自己的血糖是8.0,還是9.0,卻完全沒有聽說過“壞膽固醇”也需要“達標”,這就是非常令人痛心的。
要點1:首先要明確目標
劉禮斌教授說,糖尿病人的血脂控制應該要比一般人更為嚴格,今年剛剛發布的ESC歐洲血脂指南指出,有靶器官損傷的糖尿病患者(如蛋白尿,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或腎臟損傷等)建議血脂<1.8 mmol/L(70mg/dL),或者建議LDL-C降低≥50%。
劉禮斌教授舉例說道,假如一個中年人,糖尿病得了五年,通過頸動脈B超或者心臟超聲檢查,發現在重要的血管壁上有斑塊,這就需要藥物干預了,假設這個患者的“壞膽固醇”是3.5,那么就應該通過藥物治療將其降低到1.8。是否可以再低呢?比如1.7,1.6,1.5?劉禮斌教授表示,原則上越低越好。
要點2:阻止糖尿病患者血管病變的發生和處理
就像水管需要定期清理才能防止堵塞一樣,血管也需要定期清理“壞膽固醇”,才能防止斑塊形成,預防冠心病的發生和再發。比如他汀類藥物就像血管的清道夫,可以抑制體內“壞膽固醇”的合成、并加速“壞膽固醇”的代謝,因此可以有效抑制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防止血管內斑塊的形成,從而預防冠心病的發生和支架內再狹窄。
2016世界糖尿病日來臨之際,專家也特別提醒,糖尿病人要關愛自己的血管,牢記下面三句話:
1、要遵醫囑,血糖血脂控制好!統統管起來!一個也不能少!
2、除了血糖用藥,注意調整血脂異??煞佬墓:湍X梗。
3、膽固醇控制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要忘記每隔半年要到醫院查一次“壞膽固醇”和血管超聲,力求血脂“壞膽固醇”低于1.8,這個指標如果再低一些,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