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黑科技,糖尿病照一照就知道?胖了真煩惱,一不小心還考不進大學!代謝疾病愁煞人,全面阻擊或將帶來希望!一周資訊第88期,本周的新鮮研究真不少!

一、神奇:怕得糖尿???照一照就知道!
Key Point
晚期糖基化終末產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最近被認為與2型糖尿?。═2D)、心血管疾?。–VD)以及死亡風險有關。荷蘭的一項研究納入了7萬多名參與者,使用皮膚自發熒光檢測了體內的AGEs水平,發現AGEs水平較高的參與者相應的風險明顯增加,這一非侵入性的手段或許能夠用于在公共場所篩查這些疾病。
全世界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迅速增加,預計到2040年患病人數將會接近6.5億人,而心血管并發癥是糖尿病死亡率增加最主要原因。以往,為了預測這些疾病往往需要抽管血、扎一針,測測血糖等血液里的指標才行,但最近來自荷蘭的一項研究則開發出了一種“黑科技”——糖尿???照一下就知道有沒有!
最近的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的患者晚期糖基化終末產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的水平更高,而這一物質能夠使皮膚發出更高水平的自發熒光(SAF)并通過某些儀器檢測到這一變化。這一特點使得通過皮膚無創檢測這一物質的水平成為了可能。
這項來自荷蘭的隊列研究發表在了歐洲糖尿病學會會刊Diabetologia上,共納入了超過7萬名參與者并進行了平均4年的隨訪。研究發現這一非侵入性的手段或許能夠用于篩查預測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疾病以及相關的死亡風險。研究中有1056名參與者(1.4%)后來被診斷為T2D,1258人(1.7%)被診斷為CVD,而928名參與者(1.3%)在隨訪期間死亡。
研究發現,皮膚自發熒光每升高1個單位,相應的T2D或CVD的風險將會增加3倍,而死亡風險更是會增加5倍。調整了肥胖、代謝綜合征、血糖和HbA1c等混雜因素之后,皮膚自發熒光每升高1個單位,T2D、CVD和死亡的風險分別增加26%、33%和96%,表明這一方法能夠有效地預測這些疾病。
本文作者之一、荷蘭格羅寧根大學(Rijks universiteit Groningen)的Bruce Wolffenbuttel教授說:這是第一項AEGs相關皮膚自發熒光與這些疾病風險關系的前瞻性研究,這種快速、非侵入性的技術可能會被用于醫院之外或公共場所,比如超市、藥店等,初步估計T2D、CVD等疾病的風險——這種黑科技,又不疼、又方便,以后或許真的會想稱體重一樣簡單呢!
二、心疼:胖了讀書差,還考不進大學!
Key Point
最近薈萃了16項研究的系統綜述顯示,6/6項橫斷面研究和8/10項縱向研究均報告肥胖學生的學習成績較差;3/4項研究顯示肥胖學生進入大學的入學率下降,6/8項研究顯示大學畢業的可能性較??;5/9項研究顯示,肥胖對女性的教育成就影響更大。肥胖學生在高等教育中的表現不如體重健康的學生,這可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
太胖了還會影響到學習?已有的研究發現了肥胖的兒童青少年在學習上可能處于弱勢,但這一關系并不確定。最近發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上的的一項系統綜述則全面回顧了這一方面的研究,指出肥胖學生至少在高等教育中的表現不如健康體重學生,而這一差異可能與體重相關的恥辱感有關。
研究人員從各個數據庫中檢索到了1297項研究,經過層層篩選最終納入了16項研究,其中6項為橫斷面研究、10項為縱向研究。6/6項橫斷面研究和8/10項縱向研究均報告肥胖學生的學習成績較體重健康的學生要差。即使并未發現在學期間成績差異,余下的兩項縱向研究也指出肥胖人群接受教育的年限明顯減少。
3/4項研究顯示,肥胖人群的大學入學率較低,而唯一的例外雖然沒有發現本科入學率的差異,但指出肥胖人群考上研究生的概率會更低。而進入大學之后,6/8項研究顯示肥胖學生大學畢業的可能性較小。此外,5/9項研究顯示,肥胖對女性的教育成就影響更大。
研究人員對于這一現象背后的機制知之甚少,不過他們認為有意識/無意識地感受到體重帶來的恥辱感可能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但也可能有其他解釋。不過,目前我們能做的也許就是避免與體重相關的歧視,促進校園中的健康。
三、期待:打出組合拳,阻擊代謝疾??!
Key Point
肥胖、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對人們是很大的挑戰。治療在大多數個體中并不能逆轉疾病,并且沒有顯著降低疾病流行率,這意味著我們需要更有效的治療手段。綜述總結了過去10年中用于治療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聯合藥物療法的進展,特別關注了大分子(如腸內分泌肽、蛋白質)療法。
現代人吃得多、動得少,很容易出現能量過剩、脂肪堆積,越來越多的人一不小心就胖了,隨之而來的則是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癥等疾病,讓人苦不堪言。不是我想胖,實在是卡路里的誘惑太大!因此人們轉而開始尋找應對肥胖的療法。不過,大多數治療不是難以堅持,就是效果不夠顯著。
一種藥物不行,那我們就打個組合拳試試?最近發表在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上的綜述總結了過去十多年中用于治療肥胖、2型糖尿病等代謝疾病的聯合藥物療法的進展,指出了以下要點:
對于代謝性疾病,如肥胖和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治療手段尚未實現;
對于代謝疾病的治療可能需要同時靶向多種信號通路,以獲得體重和葡萄糖代謝的顯著改善;
目前出現了幾種具基于肽鏈和肽-小分子偶聯物,靶向多種信號通路的激動劑,顯示出很好的臨床前效果;
研究干預神經回路以減輕體重的同時,也應加強對預防體重反彈的療法的關注;
用于代謝疾病的新型激素聯合藥物療法必須經過仔細的心血管安全性評估。
綜述闡述了外科減重手術與胃腸激素(guthormone)水平的關系并介紹了胃腸激素為基礎的聯合療法、靶向與瘦素(leptin)系統的療法、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FGF)治療以及一些單分子藥物的開發和臨床試驗,在最后則討論了在使用這些療法之前需要考慮的問題,尤其是心血管安全性。
綜述最后總結,為了在治療代謝紊亂上取得實質性進展,需要設計多種信號通路,共同協調食物攝取、能量消耗和葡萄糖代謝等代謝過程,更需要多方的通力合作,才能最終實現顛覆性的創新,開發出下一代治療代謝疾病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