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 id="bzlra"></ins>
      <output id="bzlra"></output>
      1. <sup id="bzlra"><small id="bzlra"><delect id="bzlra"></delect></small></sup>

          當前位置: 2型糖尿病 > 2型糖尿病經驗 > 面對傷口糖尿病患者應該如何處理?

          面對傷口糖尿病患者應該如何處理?

          作者: 來源:39健康網 時間:2020-03-18 15:33:35

                生活中難免有傷到皮膚、劃出傷口的情況,對于普通人來說,一個小傷口或許沒什么問題,但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危害可能超乎你的想象。糖尿病人的傷口往往比健康人需要更多的時間愈合。即使是當時好了,但當人體免疫力下降時,潛伏在傷口內的細菌又會重新繁殖,引起傷口感染化膿。
            糖尿病是常見病、多發病,其患病率正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化、生活方式改變而迅速增加,呈逐漸增長的流行趨勢。糖尿病已成為繼心血管病和腫瘤之后的第三大非傳染性疾病。糖尿病的危害是眾所周知的,易引起多種并發癥,如大血管的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神經病變、糖尿病足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那么,除此之外,還有什么問題困擾著糖尿病患者呢?
           
            糖尿病病人傷口難愈合
           
            生活中難免有傷到皮膚、劃出傷口的情況,對于普通人來說,一個小傷口或許沒什么問題,但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危害可能超乎你的想象。在醫院里,我們經??梢钥吹絻确置诳漆t生會反復告訴糖尿病患者盡量不要受傷,保護好足部;外科醫生在給病人手術前首先會詢問患者有無糖尿病,血糖控制情況。這些到底是為什么呢?
           
            糖尿病人的傷口往往比健康人需要更多的時間愈合。即使是當時好了,但當人體免疫力下降時,潛伏在傷口內的細菌又會重新繁殖,引起傷口感染化膿。尤其是當傷口部位位于足部時,處理治療不當,便會發展為糖尿病足,使患者行動不便、影響生活質量,嚴重時可能導致截肢、致殘。
           
            為什么糖尿病者傷口不易好?
           
            糖尿病患者機體防御功能減弱人體正常防御機制是一個復雜而相互協調的抗感染系統,病原體一旦穿破皮膚黏膜屏障,即由吞噬細胞和體液介質餐椅而形成非特異性免疫反應,并迅速發揮抗感染作用。糖尿病患者不僅體液免疫功能受損,細胞介導免疫功能也低下。其防御功能減弱主要表現為高糖環境下白細胞趨化性下降,吞噬作用減弱,殺傷力下降,這可能與糖尿病時山梨醇生成過多,損害氧化殺傷過程有關。
           
            糖尿病患者組織修復功能受損糖尿病患者由于體內胰島素分泌調節功能異常,影響了機體的糖代謝,使糖的利用率降低。切口組織的愈合從肉芽組織的生長到膠原纖維的形成均需要蛋白質及其它組織因子,而糖尿病患者存在糖利用異常,不能有效使葡萄糖轉化成蛋白質及其它物質;組織高血糖導致組織細胞高滲,不利于細胞生存。這些均導致組織的再生修復功能受損,從而造成傷口延遲愈合。
           
            面對傷口糖尿病者該怎么辦呢?
           
            1、首先應該做的就是控制患者的血糖,保持血糖的正常穩定,這對于傷口的愈合非常關鍵。
           
            2、如果患者的傷口沒有發生較大的潰瘍,只是長期不能愈合,可使用生理鹽水沖洗傷口,每天換藥進行治療。并加用適量胰島素外用,胰島素可以刺激肉芽的生長作用,可促進傷口愈合。
           
            3、如果患者的傷口出現了較為嚴重的潰瘍,傷口長期不能夠愈合,需要做好傷口的清創工作,及時清除傷口的壞死組織,清創后使用于促進傷口愈合的良藥進行治療,促進傷口的愈合。為避免感染,可以局部應用慶大霉素濕敷。
           
            4、糖尿病患者機體抵抗力弱,可以進行營養支持療法,以提高機體的營養水平,增強組織細胞的能力,這樣才能促進傷口的愈合。如飲食上多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的食物,加強營養。
           
            總之,糖尿病患者平時應該嚴格控制血糖,延遲糖尿病并發癥的出現;注意自身保護,盡量不要出現傷口;出現傷口時,應該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治療,早日促進傷口愈合。

          版權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糖友網”的所有文字內容及圖片,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帖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布。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獲取授權、投稿及合作請聯系:010-51099090轉824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