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 id="bzlra"></ins>
      <output id="bzlra"></output>
      1. <sup id="bzlra"><small id="bzlra"><delect id="bzlra"></delect></small></sup>

          當前位置: 2型糖尿病 > 2型糖尿病并發癥 > 防治糖尿病并發癥,一定要用好這新“五駕馬車”

          防治糖尿病并發癥,一定要用好這新“五駕馬車”

          作者: 來源:糖友網 時間:2020-05-14 15:37:50


            預防糖尿病并發癥,需要全面評估危險因素、采取綜合管理措施,為此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鄒大進教授,結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總結出了新“五駕馬車”的綜合管理措施,即:降壓、調血脂、抗血小板、體重管理、控制血糖,從而為糖尿病并發癥的防治保駕護航。
            下面筆者參看文獻,為大家做一詳細介紹,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
           
            第一駕新馬車:降壓
           
            臨床上超過60%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壓,二者并存可使心血管疾病、腦卒中、特別是腎病及視網膜病變更易發生和進展,使死亡率增加,其危害是1+1>2。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視,及早干預和處理。
           
            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壓屬于相對特殊的高血壓人群,指南推薦在患者耐受情況下主張血壓降至130/80毫米汞柱以下。
           
            和普通高血壓一樣,良好的生活方式管理是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最重要的降壓方法,其中包括合理飲食、規律運動、戒煙限鹽、控制體重、以及保持良好心態等。
           
            在藥物治療上,宜優先選擇服用簡單、效果平穩的長效制劑。用藥時應從小劑量開始,根據病情逐漸調整,防止血壓降得過快、過低。如果血壓較高,建議從一開始就選擇兩種降壓藥聯合治療。
           
            第二駕新馬車:調血脂
           
            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異常的發生率明顯高于非糖尿病患者,血脂紊亂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其中以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升高對動脈粥樣硬化的影響最大。
           
            英國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的結果顯示,血脂異常是2型糖尿病患者發生心肌梗死的首要危險因素,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血脂控制達標,可以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率降低10%。
           
            因此加強血脂管理,控制血脂異常對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
           
            改善血脂異常,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飲食結構調整+增加運動)是維持健康的血脂水平和控制血脂紊亂的基礎;調脂藥物的應用是治療的重要措施。
           
            使用他汀類藥物可以降低LDL-C水平,從而顯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因大血管事件而死亡的風險。若他汀治療前TG>5.6 mmol/L,服用降TG藥物(如貝特類),以減少發生急性胰腺炎的風險。但在老年、嚴重肝腎疾病、甲狀腺功能減退等特殊情況者,應慎用他汀聯合貝特類藥物,并嚴密監測和隨訪,一旦出現異常及時停藥。
           
            監測很重要:推薦在確診2型糖尿病患者的同時檢測空腹血脂譜(包括TG、TC、HDL-C和LDL-C)。血脂異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調脂過程中每1~3個月監測1次,血脂正常后則建議每3~12個月監測1次。
           
            第三駕新馬車:控制血糖
           
            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控制血糖是防止并發癥的重中之重??刂蒲遣坏且沁_標,更要保持血糖穩態,避免波動過大。
           
            血糖控制的好壞,主要決定了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的發生發展,如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神經病變。而血糖的穩態則對預防大血管并發癥中的心血管事件有重要意義。
           
            不同的人群糖化血紅蛋白的目標值也有不同。
           
            病程較短、預期壽命較長、無并發癥、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6.5%;
           
            大多數非妊娠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7%;
           
            有嚴重低血糖史、有顯著的微血管或大血管并發癥,糖尿病病程很長、有其他嚴重疾病<8%;
           
            建議在治療之初至少每3個月檢測1次糖化血紅蛋白,一旦達到治療目標可每6個月檢查一次。
           
            第四駕新馬車:抗血小板
           
            由于糖尿病患者多伴有高血壓和血脂異常,高血壓、血脂異常是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原因,而且容易造成患者處于“血栓前狀態”,血小板過度活化,使機體呈現出一種易于形成血栓的病理狀態。
           
            血栓形成是糖尿病并發冠心病、心肌梗死、腦卒中等心腦血管事件的關鍵環節,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殘的主要原因。所以抗血小板治療非常必要。相關文獻報道也指出:糖尿病患者適時使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藥物可以減少心腦疾病患病風險。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薦的抗血小板治療具體如下:
           
            1.沒有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者,則應根據臨床醫生的判斷,來決定是否使用阿司匹林。
           
            2.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糖尿病患者,應常規使用阿司匹林作為預防心腦血管事件的措施。
           
            3.有高危心血管風險(10年心血管風險>10%)的糖尿病患者,包括大部分>50歲的男性或>60歲的女性合并1個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高血壓、吸煙、血脂紊亂或蛋白尿)者,如無明顯出血風險(既往有消化道出血病史,或胃潰瘍,或近期服用增加出血風險的藥物,如非甾體類抗炎藥或華法林),可服用阿司匹林預防心腦血管事件。
           
            4.有中危心血管風險的糖尿病患者,包括有1個或多個心血管病危險因素的中青年(即男性<50歲或女性<60歲)患者,或無心血管病危險因素的年齡較大的患者(即男性>50歲或女性>60歲),或10年心血管風險在5%~10%之間的患者,應根據臨床醫生的判斷來決定是否使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并不是抗血小板治療的唯一藥物,如果患者對阿司匹林過敏、不能耐受,或者有出血傾向、接受抗凝治療、近期胃腸道出血以及不能應用阿司匹林的活動性肝病患者,可考慮使用氯吡格雷作為替代治療;發生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糖尿病患者,可使用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聯合治療1年。
           
            第五駕新馬車:體重管理
           
            體重管理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是控制血糖、血脂、血壓的重要措施,體重過重和過輕都會給糖友的健康帶來不利因素,2型糖尿病患者體重控制目標如下:
           
            正常范圍:BMI在18.5-23.9千克/平方米;如果過胖,目標定在<24千克/平方米;如果太輕,盡量達到18.5千克/平方米以上。
           
            注意:超重/肥胖患者減重的目標要循序漸進爭取3-6個月,減輕體重的5%-10%。消瘦者應通過合理的營養計劃恢復并長期維持理想體重。
           
            對于糖友來說,除了注意好飲食控制和運動鍛煉來控制減重,還要重視降糖藥對體重的影響,肥胖的糖友建議降糖藥首選具有降低體重或對體重影響較小的藥物,如:雙胍類、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SGLT-2抑制劑、DDP-4抑制劑、GLP-1受體激動劑,盡量避免使用具有增重傾向的藥物如胰島素及胰島素促泌劑,如果非用不可,注意配合具有減重作用的降糖藥。
           
            新“五駕馬車”,你記住了嗎?

          版權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糖友網”的所有文字內容及圖片,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帖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布。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獲取授權、投稿及合作請聯系:010-51099090轉824

          相關推薦
          两个人看的www视频高清在线,久久99国内精品自在现线,9277在线观看视频,免费精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图片

          <ins id="bzlra"></ins>
            <output id="bzlra"></output>
            1. <sup id="bzlra"><small id="bzlra"><delect id="bzlra"></delect></small></sup>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