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 id="bzlra"></ins>
      <output id="bzlra"></output>
      1. <sup id="bzlra"><small id="bzlra"><delect id="bzlra"></delect></small></sup>

          當前位置: 糖尿病前期 > 糖尿病前期基礎知識 > 易混淆專業名詞,不要只看字相近來判斷

          易混淆專業名詞,不要只看字相近來判斷

          作者: 來源:39健康網 時間:2019-02-22 16:38:16

                  1.“妊娠糖尿病”與“糖尿病合并妊娠”
           
            “妊娠糖尿病”是指懷孕前無糖尿病史,而是在妊娠中晚期出現的血糖升高,一般認為與妊娠期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孕激素(P)分泌增加致使機體胰島素抵抗加重有關。一般說來,隨著分娩的結束,絕大多數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可自行恢復正常,但這些人屬于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將來發生2型糖尿病的風險比普通人群要大得多。
            “糖尿病合并妊娠”是指先有糖尿病,之后又懷孕。分娩結束以后,病人的高血糖依舊存在,因此,需要繼續維持糖尿病的藥物治療。
           
            2.“甲亢”與“甲狀腺毒癥”
           
            “甲亢”是指由于甲狀腺自身合成及釋放甲狀腺激素過多所導致的甲狀腺功能亢進狀態,其中,臨床最常見的是“Graves病”。
           
            “甲狀腺毒癥”是指各種原因導致血循環中甲狀腺素過多,引起以神經、循環、消化等系統興奮性增高和代謝亢進為主要表現的一組臨床癥候群。根據病因不同,甲狀腺毒癥可分類為甲狀腺功能亢進類型(即“甲亢”)和非甲狀腺功能亢進類型,后者包括破壞性甲狀腺毒癥和過量服用外源性甲狀腺激素。破壞性甲狀腺毒癥是指甲狀腺濾泡被炎癥破壞,濾泡內儲存的甲狀腺激素釋放入血,引起血中甲狀腺激素水平升高,這種情況多見于早期的亞急性甲狀腺炎(亞甲炎)。
           
            由此可知,“甲亢”與“甲狀腺毒癥”不能完全劃等號,甲亢包含于甲狀腺毒癥當中,是甲狀腺毒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3.“骨質疏松”與“骨軟化”
           
            骨是由鈣、磷等無機礦物質沉著于由膠原蛋白所組成的骨基質上形成的。正常情況下,骨基質與骨礦物質的含量之比呈相對穩定狀態。
           
            “骨質疏松癥”是由于骨基質、骨礦物質呈等比例減少,骨吸收大于骨形成,骨成分或骨量丟失所致。其特征是骨量下降以及骨的微細結構破壞,表現為骨的脆性增加、骨折的風險增大。骨質疏松的X線表現主要是骨密度減低,骨皮質變薄,骨松質中骨小梁變細、減少、間隙增寬。
           
            “骨軟化癥”是指骨基質沒有變化,而是由于骨礦鹽減少導致骨基質礦化障礙,結果造成骨質軟化,易彎曲變形或發生骨折。骨質軟化的X線表現也是骨密度減低,不同的是骨小梁和骨皮質邊緣模糊,系因骨組織內含有大量未經鈣化的骨樣組織所致。此外,還可見各種假“骨折”線,與骨皮質垂直,好發于恥骨支、肱骨、股骨上段和脛骨等。
           
            需要說明的是,“骨軟化癥”與“佝僂病”其實是同一種病,只是根據發病年齡不同,稱謂不同而已。骨軟化癥一般是指成年期發病者,兒童期發病者則稱為“佝僂病”,患兒主要表現為方顱畸形、串珠肋、雞胸、X形或O型腿。
           
            4.“低血糖”與“低血糖反應”
           
            “低血糖”是指血糖值≤2.8mmol/L,它只是一個單純的生化指標,不涉及癥狀的有無,“2.8”是針對非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診斷標準,對于接受藥物治療的糖尿病患者,血糖≤3.9mmol/L即可診斷為低血糖;“低血糖反應”則是一個臨床概念,指患者具有與低血糖相應的癥狀與體征(如饑餓感、心慌、出汗、顫抖等),而此時患者的血糖可以低于2.8mmol/L,但也可以正?;蚵愿哂?.9mmol/L。
           
            5.“低T3綜合征”與“原發性甲減”
           
            “低T3綜合征”患者主要是T3降低,T4多正常(注:危重患者T4也可以降低),rT3升高,TSH正?;蚵缘?;而原發性甲減患者盡管也有T3、T4降低,但rT3正常,TSH往往顯著升高,可資鑒別。
           
            做好“低T3綜合征”與“原發性甲減”的鑒別非常重要。一方面,若患者在甲減的基礎上同時合并心衰、肝腎功能不全、急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等嚴重疾病,若不及時治療甲減,將會造成嚴重后果。另一方面,將“低T3綜合征”誤診為“原發性甲減”而錯誤地給予甲狀腺激素(TH)治療,又會導致原發病的惡化甚至死亡。
           
            6.“高尿酸血癥”與“痛風”
           
            “高尿酸血癥”是導致“痛風”的重要原因,但兩者不能完全劃等號。男性和絕經后的女性血尿酸水平超過420μmol/L即為“高尿酸血癥”;大多數高尿酸血癥的患者可能長時間沒有癥狀,稱作“無癥狀高尿酸血癥”;只有當高尿酸血癥并發關節或腎臟損害時才可稱之為“痛風”,據統計,大約只有5%~10%的高尿酸血癥患者會發展成痛風。另外,血尿酸不高也不能排除痛風。特別是在痛風急性發作期,有些痛風患者血尿酸檢測值并不高,有可能是疼痛發作時,人體分泌腎上腺皮質激素,促使尿酸排泄增加,導致血尿酸不高。
           
            7.“甲狀腺結節”與“甲狀腺腫瘤”
           
            甲狀腺結節只是B超下的一種形態描述,它包括腫瘤、囊腫、正常組織構成的團塊以及其他疾病所致的甲狀腺腫塊。根據病因不同,甲狀腺結節可以分為炎性結節、毒性結節性甲狀腺腫、結節性甲狀腺腫、甲狀腺囊腫、甲狀腺腫瘤等,因此,甲狀腺腫瘤只不過是甲狀腺結節的一種表現形式,甲狀腺結節可能是甲狀腺腫瘤,也可能是其他疾病。
           
            甲狀腺腫瘤又有良性、惡性之分,甲狀腺癌屬于甲狀腺惡性腫瘤。臨床上經常有些患者,將甲狀腺結節完全等同于甲狀腺癌,這當然是不對的。但是,對甲狀腺結節的“身份(即良性、惡性)”進行鑒別,又是非常必要的。
           
            8.糖尿病酮癥與糖尿病酮癥酸中毒
           
            當糖尿病患者體內酮體輕度增加時,機體通過自身調節可以維持血液的酸堿度在正常范圍,此時機體僅有酮癥而無酸中毒,稱為糖尿病酮癥;當酮體大量增加,超出機體調節能力時,可出現代謝性酸中毒,即除了有酮癥外還有酸中毒者,此時稱為糖尿病酮癥酸中毒。

          版權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糖友網”的所有文字內容及圖片,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帖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布。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獲取授權、投稿及合作請聯系:010-51099090轉824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