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糖尿病之初,我的空腹血糖一直可以控制在7.0mmol/L以下,餐后2小時血糖卻經常在10.0mmol/L以上。

我的侄女是一名臨床營養師,知道我這一情況后,告訴我5個飲食方法,我照做后果然效果很好,幾年下來,我餐后血糖沒有超過9mmol/L。
今天把這些方法與讀者朋友一起分享。
方法一:把好主食關
首先,精白面換成了全麥面、玉米面、黃豆面、小米面。把以前常吃的白面饅頭換成雜糧饅頭。
其次,大米換成糙米,同時家里添置了很多雜糧、雜豆類食物,如燕麥、青稞、紫米、紅豆、綠豆、蕓豆等。
第三,把紅薯、土豆、山藥、芋頭、藕、甜玉米、甜豌豆、嫩蠶豆、毛豆之類含有淀粉多的食物當作主食看待,吃了上述食物都會減少一定的主食。
方法二:把好蔬菜關
首先,我有意識地增加了每天綠葉蔬菜的攝入量,我喜歡吃菠菜、小油菜、油麥菜、小白菜、芥藍等。
其次,我減少炒菜的數量,盡量用焯拌菜或涮菜,為增加蔬菜種類,我會做一些亂燉、炒雜菜、什錦砂鍋等菜肴,以減少一日的用量。
第三,改掉吃菜湯的不良習慣,菜湯是真正的高鹽、高脂食品。
方法三:早餐吃好
早餐的營養直接決定了你一天的營養狀況和血糖變化趨勢。
我每天會用40分鐘左右的時間準備早餐,早餐盡量做得豐富一些:包括谷類、動物性食物(肉類、蛋類)、奶及其制品、蔬菜等4類食物。
如牛奶煮燕麥、煮雞蛋、黃瓜胡蘿卜拌黃豆等。早餐前我會吃五六個大杏仁,對控制餐后血糖有好處。
方法四:改變進餐順序
進餐順序:先吃一碗綠葉蔬菜,配些魚、肉、豆腐或奶制品,再開始吃主食,一口主食配一口菜肴,按這個順序吃飯,血糖的波動就要比先吃米飯,大口吃飯小口吃菜要小得多。
方法五:合理安排進餐時間
早餐不晚于7點,晚餐不晚于19點,兩餐間隔5-6小時。每餐需要細嚼慢咽,用餐時間控制在20-30分鐘之間。
這5個方法對我控制餐后血糖很有效,你也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