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 id="bzlra"></ins>
      <output id="bzlra"></output>
      1. <sup id="bzlra"><small id="bzlra"><delect id="bzlra"></delect></small></sup>

          當前位置: 1型糖尿病 > 1型糖尿病經驗 > 患糖尿病58年,我總結的長壽經:想清,看開,放輕松,知足,還有…

          患糖尿病58年,我總結的長壽經:想清,看開,放輕松,知足,還有…

          作者:朱俊平 來源:糖友網 時間:2016-06-27 09:11:35

            愛跑愛跳、學校體育隊的主力隊員康乃英的運動生涯在她11歲那年戛然而止。那時候,她不懂媽媽為什么發愁,只有在每天注射胰島素時,針頭扎進去那一瞬間的疼痛,讓她偶爾惆悵:什么時候不用打針就好了。

            如今,69歲的她以58年糖齡成為國內目前已知的罹患1型糖尿病病程最長的人。身體狀況方面,除了甲狀腺激素低、血壓高等,其他都“倍兒棒”,比很多同齡人看著還精神。操著地道的天津口音,快人快語的她解釋說,“我這人大大咧咧,心寬,嘛事都能想得開?!?

          糖齡王

            5年級患病,親身經歷1型糖尿病診療的過去和現在

            康乃英在小學五年級時,以“三多一少”的典型癥狀被天津市兒童醫院確診為1型糖尿病。留給她童年印象最深的,一是學校運動隊不再接納她,二是每天要打針2次。

            “當時只有一種藥,我每天早晚飯前各注射一次。注射器是玻璃針管的,針頭是不銹鋼的,和現在的針頭比起來又粗又長。注射后針頭、針管再用蒸鍋消毒并反復使用,那時注射時很痛,但只能忍著?!彼浀卯敃r生產胰島素的廠家少之又少,藥品供不應求,供應緊張時去醫院取藥,要自帶藥瓶,護士按量把胰島素注射到藥瓶里,計量不夠用時只能自己解決,父母只能到處托人從外邊買。

            藥品匱乏,醫療設備也不完善。她回憶說:“那時候沒有血糖儀,只能每次去醫院看病時抽一次靜脈血化驗一次血糖,平時也只能用“斑氏液”試劑自己化驗尿糖,醫生再根據尿糖結果調整胰島素的劑量”?!艾F在,胰島素就有短效、中效、長效以及預混胰島素等。相關胰島素注射器材有筆芯注射器、胰島素注射筆、一次性針頭等,還有胰島素泵,現在可以選擇的范圍很大?!彼统鲆粋€黑色的長方形儀器,“這是我今年剛買的動態血糖監測儀,可以監測24小時血糖,太高或太低時候,機器就會報警提示?!?

            她忍不住加了一句:“現在這么好的醫療條件,如果血糖還控制不好,我都覺得對不起這儀器!”

            積極面對:別老和病較勁

            康乃英天生勤快,干活麻利,是個閑不住的人。80平方米的居室讓她收拾得整潔溫馨,尤其是陽臺上擺滿了花花草草,最顯眼的,還是不久前她過生日時女兒送的一大束玫瑰花。2012年12月,康乃英作為天津市唯一代表,曾經去成都參加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分會年會做經驗交流。她告訴糖友:“唉聲嘆氣解決不了問題,要從精神上戰勝疾病?!?

            平時生活就要跟正常人一樣:“情緒低落管嘛用啊?只能讓血糖更高!我就是嘛事都想得開,積極面對現實?!?

            女兒生了對雙胞胎兒子,今年4歲半了,她和孩子的奶奶輪流幫忙照看。兩個小家伙越來越淘氣,雖然占用了她不少時間,但她心里樂呵。

            有些糖友不敢出遠門,她不怕,跟著女兒,去韓國,去三亞,到處旅游,心情好,血糖也一直很平穩。

          糖齡王

            用心摸索尋找自己的疾病規律

            心態很重要,但科學降糖,生活有規律,堅持運動同樣必不可少??的擞e看性格大大咧咧,但在血糖控制方面卻十分細心,尤其是每天的胰島素注射量,她摸索出了屬于自己的一套規律。她的體會是,對于醫生的建議,要聽,但不盲從?!白约旱纳眢w自己最了解”!

            比如,有段時間,她每個月總有幾天血糖不正常,吃同樣的東西,同樣的時間進食,但血糖值就是不一樣,找不到原因。用心觀察了好幾個月后,她發現這就像女性生理期一樣,所以每到這幾天,她就有意識地調整下胰島素的注射劑量,讓血糖平穩。

            在她床頭,我們看到一小瓶糖水??的擞⒏嬖V我們說,她發現,每到凌晨三四點血糖值往往最低,動態血糖監測儀甚至會報警,所以她總會常備一小瓶糖水。

            至于胰島素的注射劑量,她說,每個人身體條件不一樣,不要拘泥于書本上的條條框框,找到適合自己的就是成功!

            康乃英把對付糖尿病看作打仗,“要打好這場持久戰,精神狀態、藥物、飲食、運動幾方面缺一不可,還要互相配合好,學習一些糖尿病知識。相信隨著醫學的發展,人類總有一天會攻克糖尿病這一頑疾?!?


            來源:糖友網
            
            版權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糖友網”的所有作品,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鏈接、轉帖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布。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獲取授權、投稿及合作請聯系:010-51099090轉824 或 微信:redxzq(添加時請注明具體事項)


          版權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糖友網”的所有文字內容及圖片,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帖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布。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獲取授權、投稿及合作請聯系:010-51099090轉824

          相關推薦